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方联动织密“成长防护网” 社区温情守护独居少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6:03:00    

  “孩子一个人住,家里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真是让人揪心。”近日,胜利街街道家园社区接到小区保安反映,11岁男孩小宇长期独居,日常起居无人照料。社区迅速行动,一场跨越部门边界的“温情守护”就此展开。

  走访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小宇家的窘迫,没有窗纱,孩子只能打地铺入睡,更无洗浴设施,个人卫生难以保障。

  原来,小宇去年底随母亲从灵武搬迁至此,母亲为偿还房贷与债务远赴北京做快递分包工作,照料他的外婆也前往西吉打工。如今,小宇每日只能在母亲联系的餐厅解决吃饭问题,独自面对生活的琐碎与孤独。

  “正是需要陪伴的年纪,不能让孩子缺了关爱。”社区工作人员当即协调送来一张床,又联合街道民政办、司法所、团委等多部门梳理难题,监护缺失导致的生活照料缺口、居住环境差、心理陪伴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随后,多部门迅速形成帮扶合力,民政部门现场评估家庭经济状况,探讨纳入临时救助的可行性;司法所用专业视角分析监护责任,计划与小宇母亲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明确监护义务;团委则对接学校,协调志愿者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与心理陪伴。“不仅要保障基本生活,更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维护他的合法权益。”丽景街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说道。

  目前,社区已为小宇家安装窗纱,协调物业解决洗浴问题,安排网格员每日上门查看,还与学校建起“家校社”三方沟通群,实时掌握他的学习生活状态。

  接下来,家园社区将推动其母亲履行监护责任,协助平衡工作与家庭,必要时协调远程监护支持;链接公益资源,争取生活物资与心理疏导服务;建立“少年成长档案”,联合多部门定期评估帮扶效果,动态调整保障措施。

  “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困境需要全社会托举。”社区工作人员贾佳说,将以小宇案例为契机,建立“未成年人排查—多部门联动响应—长效跟踪保障”机制,用基层治理的温度筑牢少年儿童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全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