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涧西区长一社区组建“抱抱团” 托举老人生活尊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9:49:00    

尚书全抱起老人

  12日,清晨的阳光刚漫过涧西区长一社区的老楼檐角,“爱的抱抱”志愿服务队队长、55岁社区居民尚书全,已经攥着那张边缘磨毛了的便民联系卡出现在单元门前。一天前,74岁的张桂枝向他“预约”了“抱抱服务”,她的老伴儿常年卧床,趁着天气好,她想扶老伴儿坐起擦个身。

  “小尚,你来了,能帮我把老伴儿抱到轮椅上不?”张桂枝的声音从三楼的一扇窗中传来。“中,马上上去!”楼下的尚书全应声上楼,屈膝、托背、稳力起身,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这看似训练有素的“巧劲儿”,来自他对母亲的悉心照顾。6年前,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多晒晒太阳,他每天抱着母亲在无电梯的老楼里上下,那佝偻又坚定的背影,成了小区里最动人的风景。母亲去世后,他开始陆续接到邻居们的求助电话:九旬老人深夜急诊需抬下楼、独居奶奶洗澡时不慎滑倒……他索性把电话号码贴在社区公示栏,将他的“抱抱服务”从“个人善举”变成了“邻里标配”。如今,他被街坊们称为老人的“移动扶手”,成为社区老人们最安心的依靠。

  这股暖流的背后,是社区悄然建立的“邻帮邻?抱暖心”互助机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档案柜里,一本《老年居民需求手册》记录着细致入微的牵挂:3号楼的李建民老人周三透析需陪同,7号楼的王海玲老人爱听豫剧可安排志愿者结对,8号楼的张柏英老人体重85公斤需两人协作搀扶……这些由楼栋长每周走访收集的信息,连同老人的健康数据、家庭联系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动态更新的“暖心档案”。

  社区党委书记杨书玲说:“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需求都藏着期盼。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社区落地生根。”

  如今,这支“爱的抱抱”志愿服务队已有10余名成员,其中有退休教师、快递小哥,还有像尚书全这样的“过来人”。上个月,社区一名独居老人在家中突发不适,拨打求助电话后,两名志愿者3分钟就上了门,配合着将老人平稳地抱上救护车;上周周末,服务队特意组织“阳光出行”,6名志愿者分组行动,把7位久未下楼的老人轮流抱到小广场,看了场热闹的戏曲表演。

  “这不是光简单地抱一下,而是让老人觉得自己有人惦记。”尚书全擦了擦额头的汗,帮刚下楼的老人调整好轮椅靠背,“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在社区的公示栏上,贴着“爱的抱抱”志愿服务队的最新排班表。居民们更喜欢称服务队为“抱抱团”,这个昵称,藏着“抱团取暖、邻里相扶”的深意。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接力;从偶然的善举,到机制化的守护……长一社区的“抱抱团”,或许藏着基层治理的答案:当制度的温度遇上人心的热度,每一份微小的需求,都能被稳稳托举。(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王若馨 实习生 翟育冉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