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圳举办刑辩庭审“华山论剑”以实战分享助推法治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5:50:00    

8月25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证据研究院深圳分院、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北京策略(深圳)律师事务所承办的“刑辩实战之法庭辩论”主题活动在策略深圳举行。

“刑辩实战之法庭辩论”主题活动现场。

聚焦刑辩实战助力法治建设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经验交流与技巧分享强化刑辩律师综合能力,进一步助力法治建设。现场分为主题分享与线上线下互动两个环节,来自法律实务界与学术界人士将围绕刑事案件法庭辩论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而参与互动者可获赠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杨矿生所著《刑辩实战》一书。活动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证据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张桢主持。他提到,法庭辩论是刑事辩护的“最后一公里”,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件走向与司法公正,此时聚焦“辩”之技艺可谓正逢其时。

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业务部主任赵铭在致辞中表示,中同刑辩实战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四期,覆盖了家属咨询、阅卷技巧、证据审查等核心技能,逐步构建起刑辩律师的系统能力框架。本期活动落地深圳,主题聚焦“法庭辩论”,强调法庭辩论是控辩对抗的主战场,期待通过思想碰撞推动刑辩专业化发展。

活动承办方代表,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巨莹博则以“法理情术”开篇,提出刑事辩护不仅是法律技术的精准运用,更是理性与温度的深度融合。

资深律师现场分享经验要义

在主题分享环节,十多位资深律师与专家学者结合实务经验与理论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方法参考,促进了刑辩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广东闻彰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骆世明围绕《刑事案件的法庭辩论》提出“辨、驳、立、服”四字要诀;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张楠楠在《赢在法庭:辩论策略选择与应用》中强调庭审辩论的最终目标是说服法官;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铭分析了《刑辩律师如何进行二轮辩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证据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田志平则分享了《量刑辩护的一些新思路》,提出律师应“不自我设限”,关注易忽略的量刑要点。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刘晓安,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胡楠,北京市东卫(深圳)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杨光,广东旭晨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剑民,以及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杨矿生和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谢华清分别从有效辩护、随机应变、执业困惑、无罪辩护和挑错能力等多个角度贡献了专业经验。

杨矿生特别强调,刑事案件法庭辩论,律师需要强大的挑错能力,挑错能力又分“发现错误”与“分析错误”两个阶段,律师需在夯实证据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法律理解等五方面提升路径。

主题分享结束后,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深圳法商学院院长刘少雄作嘉宾点评。他肯定了分享嘉宾的表现,认为内容兼具实用性与深度,彰显刑辩领域的专业智慧,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控辩审“纠缠机制”对实现相对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倡导律师杜绝“三拍”行为,秉持“三讲”原则。

互动交流进一步凸显行业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同步线上直播,在线上线下互动提问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刑辩律师职业价值、法官司法偏好、二轮辩护适用场景、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及青年律师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交流,嘉宾们积极回应。

特别是在有观众问及刑辩价值的时候,与会嘉宾强调刑事辩护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案件结果上,更在于其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权保障的影响,对现代法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同时,嘉宾们倡导青年律师结合自身兴趣与长期主义选择发展方向,注重证据规则掌握与实战能力提升。

本次活动通过深入探讨法庭辩论技艺,凝聚了行业共识,深化了专业交流,为提升刑辩律师执业能力、促进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平台。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类实务交流活动对推动刑事辩护从“个体精进”走向“生态共建”具有重要意义,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文琳/文 图片由策略深圳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