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6:29:00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将书中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启发。

教师苑红分享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打开了一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这部作品以鄂温克族女酋长的视角,讲述了该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从传统游猎生活到融入现代社会的过程。苑红谈到,书中最动人的是鄂温克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敬畏自然、依赖驯鹿、信仰萨满,在森林与河流间过着诗意的生活。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他们的文化面临传承危机。这部作品不仅让人们领略了鄂温克族的独特文化,更引发了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在发展的同时,如何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

教师白秀富分享了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涵盖了教学全流程,从备课、上课、处理作业,到因材施教、家校协同,再到教师自我成长,100个建议如同100盏明灯。白秀富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炼出四大感悟:教师需具备高素养,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善于引领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需精心设计;更要勤于思考,在反思中不断优化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热爱孩子”的教育理念,也让在场教师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的初心。

教师范文静则带来了《课堂教学心理学》的深度解读。她认为这本书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科学性在于系统阐述了学生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规律,让教学从 “凭感觉”走向“有依据”;实践性体现在提供了大量可直接应用的策略,如利用“微模块教学”(将课堂切分为15-20 分钟小模块)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提取练习”(让学生用新学单词编故事、做采访)巩固记忆;人文性则关注学生情感与个性差异,指导教师营造心理安全的课堂环境。范文静还分享了自己总结的“TOP 三读法”——通读了解框架、精读深入核心、用读转化实践,为教师们高效读书提供了实用方法,也让大家明白,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学习的人”。

教师曹艳芳分享的《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是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心灵作家张德芬的作品。她围绕“遇见爱与孤独”“直面过往与痛苦”“回归自己的内心”“幸福需要争取”“最想带给孩子的”五大主题展开。她谈到,孤独与爱是一体两面,人们总试图在亲密关系中逃避孤独,却忘了唯有直面孤独,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而面对痛苦,“受苦比解决问题容易”,但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直面内心,才能走出困境。在育儿方面,作者张德芬提醒家长,不要将孩子当作情绪“投射板”,不要把恐惧和匮乏传递给孩子,而应给予孩子全然接纳的爱与自由。这些观点让教师们不仅对亲子关系有了新思考,也对自我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教师曹晓晨分享的《我的阿勒泰》,则带教师们走进了一片纯净的土地。作者李娟以亲身经历为蓝本,记录了阿勒泰游牧民族的生活——转场的艰辛、放牧的日常、草原的辽阔、星空的静谧。曹晓晨谈到,书中的游牧生活虽苦,却充满了乐观与坚韧:牧民在风雪中仍能品味毡房炊烟的温暖,在奔波中仍能唱响星空下的歌谣。这让她重新定义了幸福:“幸福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接纳与主动创造”。同时,李娟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也唤醒了大家“感知生活的初心”——原来一片草叶、一缕阳光、一次邻里相助,都是生活的诗意。

教师纪盈盈和颜新凤则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这部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为灵感的小说,讲述了唐代九品小吏李善德被迫从岭南运送鲜荔枝到长安的“不可能任务”。纪盈盈聚焦“盛唐物流传奇”,分析了李善德如何用工程思维设计运输路线、突破荔枝保鲜技术(如竹筒密封、分层盐洗),展现了古代技术官僚的智慧;同时,她也指出,“贵妃一笑”的背后,是民力的透支和官僚体系的腐败,折射出盛唐繁华下的危机。颜新凤则从 “权力与个体” 的角度解读,认为李善德从“怯懦小吏”到“敢于抗争”的转变,是对“职场困境”的古代镜像,书中“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这句话,更是引发了教师们对现代职场与权力关系的思考。

教师张凤雪分享的《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则带教师们穿越到唐宋时期,感受诗人们的才情与风骨。她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例,解读了他们的诗歌与人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狂放,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意。书中对茶馆、酒楼、书院等诗酒文化场景的描绘,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 “诗酒趁年华” 的时代。张凤雪还提到,作者巧妙融入“WIFI”“GDP”等现代词语,让古老的诗歌文化更贴近当下。

这场读书分享活动,既是教师们暑假阅读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流。从教育智慧到人生感悟,从历史故事到人性探索,每一本书都像一扇窗,为教师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每一次分享都像一束光,照亮了教师们前行的道路。(通讯员 范文静)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36 鲁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