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茶叶成致富小金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8:56:00    

梁王茶新芽嫩绿鹅黄。供图

梁王茶外形独特。

梁王茶嫩芽(左上)、蒸后的梁王茶(右上)、梁王茶老叶(下)。

凉拌梁王茶。

梁王茶迎来采摘季。

梁王茶树。

大棚培育新品种。

规模化种植。

4月,阳宗海风景区阳宗镇桃李村梁王茶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的梁王茶树绿意盎然,村民挎着竹篓穿梭其中,指尖灵巧翻飞,鲜嫩茶芽簌簌落入篓中,勾勒出一幅春日农忙图景。这片如今面积达600亩的规模化种植园,源于2019年的一块5亩试验田。短短数年,梁王茶在阳宗镇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化种植,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叶”。

梁王茶外形独特,枝叶舒展,叶片椭圆厚实、表面油亮,新芽嫩绿鹅黄。梁王茶用途广泛,能凉拌、清炒做成美食,经传统工艺炮制可得金黄透亮、滋味醇厚且具养生功效的茶汤;茎可入药,叶片提取物在护肤品领域有保湿、舒缓、补水的功效,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植物”。

时间回到2019年,彼时的阳宗镇村民面临传统农业种植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桃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祥为首的一批村干部决心改变现状,把目光投向了山上不起眼的梁王茶。

阳宗镇海拔约1800米,昼夜温差适中,加之独特的土壤条件,能为梁王茶提供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文祥带头承包了5亩土地,带领几名村干部从山上移栽了200多棵梁王茶进行试种。试种过程中,种植技术和种子选择成为难题。经过种植实验,他们发现了提高种植成活率的窍门:从小苗阶段就进行装袋养护,能够保护好根系,种植成活率达95%以上。在种子选择上,必须选择熟透的、呈黑色的种子,若是种子未熟透仍为绿色,发芽率就会很低。

周边农户看到试种成功后,纷纷表示想参与种植。陈文祥和村干部为种植户免费提供茶苗,分享种植经验,还邀请农业专家为大家做技术培训。2022年5月,桃李村党委牵头成立星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最初10余户“试水”,到如今10个村小组200余户踊跃加入,合作社不仅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整合,还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目前,梁王茶种植面积已达600亩,每亩可种280余棵,亩产200余公斤,亩产值达8000余元。到了盛产期,亩产能达到400余公斤,亩产值达16000余元,实实在在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陈文祥说。

为了让梁王茶产业走得更远,桃李村党委从多方面发力。在种植端,建设大棚培育新品种,对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把控品质;在加工端,积极探索深加工路径,携手中国科学院研发梁王茶含片,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在品牌端,打造“云粱寻韵”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参加各类展会等方式,提升市场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梁王茶的叶片提取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全球化妆品行业盛会上亮相,从山间走向国际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阳宗镇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在规模化种植方面,我们计划将种植范围延伸至饮马池、脚步哨、净莲寺3个村委会,预计将种植面积扩大至千亩以上,形成并发挥好梁王茶鲜食、含片、饮品、茶产业集群效应。在产业扶持政策争取上,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全力争取‘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持资金。”阳宗镇党委副书记、代理镇长赵云宏介绍,未来,阳宗镇将继续围绕梁王茶产业做文章,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让梁王茶成为乡村发展的“致富密码”。 (昆明日报 记者王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王琳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