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不舒服,不知道该看哪个科” “检查跑了好几趟,还是没说清病因”“药越吃越多,总怕吃错了”……不少老年人就医时面临“看病难”的困境,并非因为医疗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老年疾病“多病共存、症状隐匿、用药复杂”等特点,普通科室的单一诊疗模式难以满足需求。

为对中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健康守护,自1996年成立以来,东营市中医院老年病科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已成为集老年病诊疗、护理、康复、科研等为一体的老年病专科。收治病种包括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脑病、肺病、脾胃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目前,科室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内分泌、老年肺病等领域的诊疗技术尤为突出。
就医模式转变 从“跑多科”到“一科解多病”
“过去自己看病,同时要挂多个科室,挨个号排队是常有的事儿, 耗时耗力,吃药也得吃一大把。” 于先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体会过老年病科就诊的便利之后,就成了“回头客”:“在老年病科,发现几个毛病可以一起看、一起管,吃的药减少了,治疗以后精神头也更足了。”
“老年病科的最大优势在于‘多病共治’‘联合用药’ 的理念。针对中老年患者的复杂病情,科室从患者入院伊始,便着手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老年病科主任卢静海介绍,科室通过多学科协作和整体评估,综合评估中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老年疾病“一站式”诊疗。
在这位“老病友”——于先生此次复诊时,卢主任通过查体发现其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根据多年治疗心血管的经验,立即给其制定了“一人一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经过系统调理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但鉴于患者发现了其他的严重疾病,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及家属意见,医疗团队为其规划了分级诊疗方案,顺利衔接至上级医院完成后续专科治疗。

当患者术后在家休养期间,患者再次出现不适症状时,家属第一时间再次选择来医院老年病科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科室团队还对患者进行全面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及心肌缺血症状。通过老年病科与介入治疗中心的无缝衔接,由介入专家团队实施精准治疗后,介入术后患者继续在老年病科接受特色康复治疗,充分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优势。
“在咱们科做全程管理最让我踏实!”于先生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对老年病科综合诊疗能力的充分信赖。卢静海主任表示:“我们始终秉持中医整体观,通过MDT多学科协作模式,为老年患者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让患者真正感受到'一次住院,全面诊疗'的便利与安心。”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应患者所需。 老年病科优化医疗资源,推广适老化举措,为中老年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和管理,能够减少重复检查和用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不断提升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中医+适老” 打造有温度的健康港湾
走进老年病科病房,适老化措施为这个空间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这里,老年患者的平均年龄能达到70岁。科室病房宽敞,功能用房配备齐全,每间病房里都配备有单独的卫生间,内有淋浴设备,安全座椅和辅助把杆等,保护患者安全。另外,还通过增加紧急呼叫铃、张贴提醒牌等,给老年患者提供适当的生活帮助。
在氤氲药香中,今年90岁的李先生正进行中药封包治疗。日前,李先生因患有肺部感染、心衰、关节积液等疾病,经介绍到老年病科住院。住院调理期间,医护人员使用张万义中药配方帮助李先生治疗膝关节疼痛,一周后,其症状明显好转,关节积液也明显减轻。

据了解,市中医院老年病科设置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万义传承工作室门诊、老年病科普通门诊、老年心血管病门诊、老年病专家门诊及老年病科门诊中医治疗室,同时设置了老年综合评估室、中医治疗室。科室不仅使用张万义主任医师制定的中药配方,还开展督灸、普通针灸、艾灸、耳针、穴位贴敷、埋针治疗、小针刀、中药熏洗、中药封包、中药塌渍等多项中医外治技术,全方位助力患者改善身体状况。
硬核实力筑基 树立区域老年病诊疗标杆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高品质医疗服务,市中医院建立起高质量的医护团队,老年病科现有医生12人,护理人员1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名。诊疗范畴不仅仅是慢病管理、疾病救治,科室团队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包括年围手术期评估、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居家照护指导等,关心关爱老年患者,传递先进健康理念,充分体现了诊疗的“个体化”“连续性”。

经过多年沉淀,市中医院老年病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成为东营市首批市级重点医学学科、山东省重点心血管中医专科、山东省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医内科诊疗水平及中医外治技术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老年病科2021年获评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2022年被纳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青岛市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合作单位;2022年加入山东省中医老年病联盟,为副理事长单位。(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 通讯员 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