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在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期间,深圳独角兽企业宏芯宇作为“国产芯片突围者”成为焦点。这家成立仅6年的企业,凭借存储主控芯片核心技术突破,跻身百亿估值独角兽阵营。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掌门访谈》栏目专访宏芯宇董事、副总经理梁启燕,解码其高速成长路径。
“在寸土寸金的福田核心区,深圳政府连续五年为我们扩增研发空间,从3层到5层,目前研发场地扩至1万平米。”梁启燕表示,在深圳,研发空间是“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密码之一。
“2019年初入福田区新一代产业园时,我们只是30人的初创团队。”梁启燕清晰记得当时的窘迫:“全年营收仅6亿,百人不到的规模甚至填不满三层办公楼。”而如今的宏芯宇已拥有1300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70%,2024年营收突破90亿,估值超百亿,纳税超1.5亿元。

2020年,成立仅一年多的宏芯宇斥资13亿并购产业链企业。这次并购让宏芯宇获得关键股东支持,更构建了“主控芯片+存储模组”双驱动模式。“我们做的就是存储主控芯片,加我们的模组双驱动,主控芯片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模组是推动我们公司造血功能,有了造血功能。”梁启燕道。
据介绍,这家独角兽企业除2022年受国际行情影响外,企业始终保持盈利。梁启燕向记者亮出了其独特竞争力:在技术攻坚方面,芯片研发周期从3年压缩至1.5年。存储产品已导入手机、笔记本电脑、AI数据中心,而模组业务保障现金流,支撑芯片研发。
经过6年的努力,公司成为了“国产芯片突围者”。公司产品分为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及内存产品等门类,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人工智能、AI端侧应用及车载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目前宏芯宇拥有700多项专利认证,产品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南美、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部分国产知名品牌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里的存储芯片,背后都是宏芯宇的技术在支撑。”
虽然宏芯宇仅仅成立6年,而梁启燕本人来深圳发展已经有近三十年,在她眼中,深圳一直是“硬科技”企业的理想栖息地。“我们在深圳福田,用五年时间,把6亿营收的企业打造成百亿独角兽,这就是深圳创新的最佳证明。”
据介绍,宏芯宇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存储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的逼近,梁启燕透露上市进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展望未来,梁启燕提出:“硬科技企业需要绿色通道加速上市,希望资本市场关注独角兽企业,陪跑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