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
如果按照知名度给中国古代的人排名,孔子无疑要排在第一位。我最近到孔子的家乡曲阜旅游,看“三孔”气势,坚定认为这样排名的不可动摇。
曲阜“三孔”者,孔庙、孔府、孔林也。三孔的气势,尤其是孔庙的恢宏,显示出孔子说一不二的名气,第一者,舍孔子其谁?
然而我在“三孔”看到的,是后来人、尤其是帝王与权势者对孔子的推崇,至于孔子个人的成就,我很少看到。
我知道孔子其人,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1971年9月13日,林彪摔死于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大漠之中,第二年毛泽东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我就是在这场运动中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孔子这么样一个人的,那时我是穷乡僻壤的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少年。那时我知道的孔子是一个坏人,一个跟林彪一样坏的坏人。当时有一首歌我到现在还记得歌词并且还能够唱出来:“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口诛笔伐狠狠批!”但是我不知道林彪与孔老二(对孔子的蔑称)到底有什么联系,到现在也不能明白。倒是当时有一篇让老百姓学习的文章让我对孔子有了比较具体的印象,这篇文章就是鲁迅先生的论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文章不长,当时是发行了单行本的,我还买了一本。这本书我丢失了,但收集这篇文章的《且介亭杂文二集》我还留着。记得这篇文章我是认真阅读过的,还在文章旁边写了不少眉批,因而有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篇文章也奠定了我对孔子的认知,老实说,大多是反面的认知。
孔子留下的著述只有《春秋》一书,“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论语》不能算孔子的著作,它是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编撰的孔子言论集。而正史中集中记述孔子的只有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把孔子编入“世家”,可见司马迁对孔子的重视与推崇;也是从司马迁开始,孔子有了“至圣”的桂冠。
但是,我还是不大喜欢孔子这个人,也许是鲁迅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吧。
后来我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大家王力先生说学习古代汉语可以看看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这部书,我就买了这部书,也粗略读完这部书。《论语》是了解孔子的最重要的书,我能力愚弱且阅读肤浅,因而对《论语》的了解百而有一就不错了。
孔子在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名人,一个非常有名的名人,却是一个不大合时宜的人,一个君王尊敬却不怎么接受的人,孔子甚至有时候还是一个心口不一的人。他非常想做官,周游列国游说君王,但是“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司马迁语),只是做过几个级别很低的小官;有一次做了鲁国的司寇,摄丞相职,立即诛杀了政见不一的少正卯,他为此官也只有三个月。他当政期间,手段严厉,以至于“男女行者别于途”(司马迁语)。他做不了官,就让他的弟子去各国做官,推行他的主张。
虽然孔子为圣人乃至“至圣”,但他毕竟是一个人,人无完人,也不是一个天赐的神。他的出生就很“凡人”:“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司马迁语)“纥”即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野史载,叔梁纥也是当时的名人,六十多岁了,生有九女想生一子;而颜氏女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春秋时期男女情事禁锢并不严,这一点从《诗经》里就可以看到。就当时叔梁纥的名气,可能不是强奸,而是通奸。我把这种事想得很浪漫,以为是在一个低缓的山坡上,下面绿草如茵,上面蓝天白云。这次我去了曲阜,发现四面极目也不见山,甚至不见土坡,一马平川,那么就应该是在高粱地里。于是生下孔子。我想起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一句台词:“难道在热烈兴奋的奸情里,得天地精华、 父母元气而生下的孩子,倒不及拥着一个毫无欢趣的老婆,在半睡半醒之间制造出来的那一批蠢货?”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得天地精华、父母元气的聪明人。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但是孔子对“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界定,他讲“仁”涉及比较多的是“忠恕”,“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忠”则是一种等级观念,孔子学说中最受人诟病也最受人欢迎的东西就是等级观念。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季氏可能是当时的一个诸侯,他僭越了君王待遇。“佾”为舞乐队,一行八人,“八佾”即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君王的规格,季氏作为诸侯只能六佾,所以孔子在谈到季氏的时候就发了脾气。这样的等级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可能是等级思想最为森严的国家之一,而等级思想也是最为最高统治者看重的,这可能是孔子在他死后一再被最高统治者抬举的重要原因。有了等级思想,造反当然是大逆不道的。
“孔夫子到死了以后,我以为可以说是运气比较的好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鲁迅语)我在曲阜孔庙参观时,也明确地这样想。孔庙是在孔子老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也有皇帝的题字与碑刻,表现出很多代的最高统治者对孔子的厚爱。但是这些厚爱着孔子的最高统治者说穿了也不过是借孔子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已,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把孔子当做“敲门砖”。“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民众并无什么关系。”(鲁迅语)孔子是不是“圣人”,和一般民众有什么关系呢?上面说孔子“伟大”,是“圣人”,老百姓就说孔子“伟大”,是“圣人”,而他们有多少人知道孔子哪怕一丁点的学说?他们关心的只是柴米油盐、房贷车贷。我在曲阜的时候租用一辆三轮车,三轮车司机说他是孔子的多少多少代孙,然而他只是到处拉客,他关心的是能不能拉到客人。
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不假。孔子在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名人,死后更是大名鼎鼎,不假。但是他活着的时候坎坎坷坷,他死后仍然坎坎坷坷。从近现代看,有五四运动时期的“打倒孔家店”,而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孔子更是变成了一个“坏人”,要打倒,要批倒批臭。最近一二十年孔子又崛起了,成为了到处推销的“国学”的核心。说到底,孔子还是被人利用了,有意识的利用,还有民众的盲目的崇拜。
以后,孔子的命运还会如何呢?
▼孔庙里有很多高大粗壮的圆柏树,据说千岁左右。
▼大成殿,很多家长带着子女在那里顶礼膜拜,祝祷学业有成。
▼孔府是孔子后裔的居所,但并不是所有后裔的居所,只是后裔中的权势者的居所。
▼孔林是孔家的私人墓地,孔子,孔子的儿子孔鲤,孔子的孙子孔伋都埋葬在里面。里面还有孔子的弟子子贡为孔子墓守灵的庐屋,但是子贡死后没有埋葬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