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万物诗意 流诸笔端——谈《金石昆虫草木状》及明代博物文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6:08:00    

作者:盛文强(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出版有《半岛手记》等)

明代女画家文俶的《金石昆虫草木状》,是古代博物画中的巨制。它打破了古代闺阁绘画随性涂抹的局限,代之以系统又细密的案头工作,从传统本草图谱里,生发出包举宇内的雄心。在这一以1316幅精美绘画,展现古代金石、兽禽、虫鱼、草木、果谷、炼造等类目千余种物事的博物图谱中,万物都成为观察与绘制对象。那些潜伏在大自然中的美与活力,藏诸心灵,后又流淌于笔端,不仅向时人展现了万物之情状,也为后世留存了一份观察古代博物文化的样本。

日前,这一图谱经由现代印刷与出版技术,再次与读者见面。在此草木葱茏之际,细细读来,觉察书斋与田野已畅达贯通,个体的精神也随纸上万物一同滋长。

图片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

《金石昆虫草木状》的书名,源自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南方草木状》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志,“状”字有着丰富的含义,既表示形态状貌,也带有讲陈、描述之意。

文俶绘制《金石昆虫草木状》,是在向一种古老的博物学传统致敬。她的具体方法是,采摭典籍中的生物,按词条一一列举、白描,并努力建构自然界的谱系。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方法虽稍显朴陋,却已具备一定的系统性。

《金石昆虫草木状》的内容丰富,包含常见的动物、植物,以及无生命的矿物等。文俶的丈夫赵均在序言中写道:“此《金石昆虫草木状》乃即今内府本草图汇秘籍为之”,并且“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这里所说的“内府本草图汇”,可能是指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太医院判刘文泰等奉敕纂进的《本草品汇精要》彩绘稿本。那是明代的官修本,因图绘精美,问世不久便有摹本流入民间,成为可供借鉴的绘画粉本。至于深藏内府的稿本如何来到文俶的案头,现今较为合理的推测是源自家传。文俶的先祖文徵明在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被授予翰林院待诏的职位,在翰林院工作三年,有机会接触到内府藏书,此外,文俶的堂叔文震孟曾中过状元,后来成为内阁大学士,也有接触内府绘本的机会。长洲文氏一门风雅,作为后辈的文俶得益于此,才得以接触到秘传的图本。

在文俶的绘本中,图像不再是文字附庸,仅作为插图出现,而是作为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朱丝栏的外框如同园囿,动植物在框内的空白处妥善安置,每页每一图都精心绘制。前后耗时一千多天,文俶才完成整本图谱,这无疑是艰苦的劳作。与内府藏本对照可以发现,《金石昆虫草木状》带有二度创作的痕迹,金石古物、珊瑚灵芝等物舍弃本草旧稿,代之以家藏珍玩,花草昆虫则来自对实物的观察。

草类 图片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

文俶夫妻隐居在苏州寒山别业,这是赵均的父亲赵宦光为父卜葬而开辟的一处园林。寒山本是观音山一座无甚名气的支脉,一处幽静秀丽的园林,经由赵宦光、赵均父子两代经营,成为集收藏、治学、创作、出版、交游于一体的吴中文化胜地,可见其功。赵宦光虽终生不仕,但工书擅画、学问通达,著有《说文长笺》《寒山蔓草》等。赵宦光的妻子陆卿子是画家陆师道之女,工于诗词,著有《考槃集》《云卧阁稿》等。他们的儿子赵均以书法名世,其书法骨力遒劲、自成一格,儿媳文俶工于丹青。文俶的女儿赵昭,也擅长绘画。两代隐逸眷侣,将一座荒山辟为园林,更以勤勉的创作,使寒山成为吴中一景,为文人开拓了仕途之外的另一条道路。

远离世俗纷扰,与草木鸟兽亲近,在寒山的岁月里,花木繁荫、鸟兽比邻,都为文俶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得自故纸堆的学问,终归回到自然中去求证。自我放归山林,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人生选择?

明代博物学,延续了儒家“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的传统,从《诗经》《尔雅》引出一脉名物考据之学。一个名词在岁月流转中的变幻,是风俗之变,亦是观念之变,与之相关的历史便成了生活史,因此有了烟火气息。此外,动植物本身兼及医药本草的实用属性,历代医家所追寻的博物学均是以动植物形态和药性为基础。在文人雅士那里,器物与花鸟虫鱼是涵养性情的密友,也蕴藏文房清供的生活美学。这些,都为《金石昆虫草木状》的丰富内容提供了基础。

明代经济繁荣,也为古代博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早在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的长颈鹿、斑马、大角羚羊、狮子等异域动物,就引起了明代博物学者的关注。到了文俶生活的万历年间,雕版印刷迎来鼎盛时期,博物类著作更是佳作迭出。其中,有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纂的百科图谱《三才图会》,意欲汇集天地万物的图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刊行于世,并配有简单的版画插图;上古奇书《山海经》,也在万历年间重新配图刊行,描绘了诸多神奇的动物。除此之外,文俶的族叔文震亨,撰有一部《长物志》,写园林营造以及器物陈设。至文俶的《金石昆虫草木状》,将晚明文人的笔墨丹青、文献考证、收藏鉴赏等雅好融于一体,故而呈现出复杂的样貌。山林隐逸的生活,使这部图谱更侧重于生活美学的呈现,在传统博物图谱之外,开辟了一条有所寄怀的新路。

鲤鱼 图片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

赵均曾不无得意地写道:“余家寒山,芳春盛夏,素秋严冬,绮谷幽岩,怪黾奇葩,亦未云乏,复为山中草木虫鱼状以续之。”山水田园的梦想,在寒山别业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与大自然的亲近,使文俶有了摹写动植物的便利。她的画作,纤毫毕现,细微之处虫草欲动,从写生中得来的意趣,要比描摹前人图谱多了几分自然和灵动。她绘制的蜣螂,竟然同时兼具正、背、侧三视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趋近现代生物学图式,这同样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她绘制的植物,多以全株形式展示,暗合现代植物标本画的模式。

回到绘画艺术本身,文俶的作品,娟秀而又不失稚拙,设色清丽,工笔勾画点染更是考验画家的耐力。钱谦益在《初学集》里说,文俶“所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信笔渲染,皆能摹写性情,鲜妍生动”。依笔者之见,《金石昆虫草木状》中,金石矿物,鲜艳夺目,似缩小版的山岩,又能见其晶莹剔透的褶皱;植物则多宽枝大叶,从花果枝叶到根系块茎,皆奋力向上,恣意生长,至果实堆叠,乱蓬蓬又不失内在的秩序;动物多有悠闲意态,猛兽大多面带笑意,狰狞凌厉的一面淡去,寄寓了美好的心性;水族鱼类多采用欹侧的构图,向上方弓着身子,呈现鱼类在水中活泼好动的状貌。看到这些意态天真的金石草木鸟兽,不禁想到它们背后的人是何等烂漫。

图片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

值得注意的是,《金石昆虫草木状》当中有许多领先时代的新知。大象、犀牛、狮子等产于异域的动物,在文俶笔下极为精准,皆因内府绘本描摹了宫廷园囿中豢养的外国进贡的动物。再比如海洋动物鲎,圆壳长尾,壳上的褶皱都极为精准,大抵是见到了鲎的实物标本。反观同时代的其他画册,将鲎画成鲤鱼的形状,可谓谬以千里。还有一幅“薏苡仁”,实际是当时刚引进国内不久的玉米。通过图谱,读者可以看到这一高挑的植株上长满了玉米棒,玉米缨迎风飘摆,像是活了过来。新知的引入,使这部图谱有了别样的色彩——它既是传统博物理念的传承,同时又包容了新的可能。

在绘制《金石昆虫草木状》的时候,文俶只有二十出头,故而《金石昆虫草木状》充满朝气,是最好的年纪最好心境的表达。她嫁入寒山别业后,夫妻之间志趣相投,感情甚笃。文赵两家的联姻,一时被传为佳话,更有人将他们比作宋代李清照、赵明诚那样的贤伉俪。晚明正逢多事之秋,江南的寒山还有一段清闲岁月,实属难得。令人惋惜的是,天不假年,文俶四十岁便溘然长逝。所幸,她未遭逢离乱之苦。在她去世后又过了十年,清兵攻破苏州城,这时赵均也已不在人世。

《金石昆虫草木状》【明】文俶 绘【明】文从简、赵均 书写张苇航 编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与雕版印刷不同,手绘本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这也让一部图谱的流传面临巨大的挑战。《金石昆虫草木状》曾由清代张方耳出千金购得,他在文俶夫妇殁后,“为之营其丧葬,报其夙愤,恤其弱女”,可谓所托得人。这部图谱神奇地避开了兵燹,径直穿越了四百年的时光来到当下,足见画作的生命力。窗牖下伏案作画的女子虽已不在,但她留下的图谱与博物文化之美仍令人怀想。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4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