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路拼杀,经历过“血战”的狠角色,所以动起手来,京东和美团丝毫不手软。
凶猛攻势之下,的确出了“奇效”。京东外卖4月24日宣布,4月22日晚8点19分,京东外卖当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而4月15日京东外卖才披露,日单量超过500万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3月1日正式上线到500万单,京东外卖用时46天;而从日单量500万到1000万,京东外卖仅用一周左右的时间。
复盘刚刚过去的这一周: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和消费者合照、请外卖员吃火锅甚至承诺优先给骑手对象安排工作⋯⋯而京东外卖系统一度因流量过大“崩溃”两次,“京东外卖崩了”相关话题先后两次冲上热搜。
虽然日单量1000万单,在体量上与美团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增速无疑是惊人的。京东黑板报显示,从外卖的第1单到如今的第1000万单,京东外卖已服务全国166个城市。
无论是昔日的“百团大战”,还是如今京东与美团的外卖之争,都在充分说明外卖业务的生意模型并不简单,本地生活也不是一个可以讲出“小而美”故事的赛道。这场“生死局”的关键是什么?京东外卖达到1000万单量级后,谁要率先拉响警报?
从日单量500万到1000万仅用7天
商家零佣金入驻、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上线外卖“百亿补贴”,在商家、骑手和用户端,京东外卖都给出了几乎“顶格”的待遇,祭出这“三板斧”靠的不可能只是勇气,一系列动作一定是筹划多时且经过严密计算的。
在市场层面的考量上,对于为何做外卖,京东集团CEO(首席执行官)许冉在最近一次小范围沟通中表示,京东做外卖最重要的是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她认为,“外卖行业本就是一个宽广的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至少长达一年时间的筹备,让京东一开年就和美团刀光剑影。与日单量破500万单的同一日(4月15日),一段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2024年的内部讲话首次曝光,他直斥外卖平台抽佣过高,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高于5%,随即将这场交锋推向高潮。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不过,4月21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针对部分平台强迫外卖骑手“二选一”、不能接京东平台秒送订单的情况,为支持骑手自由接单、保障收入,京东推出多项举措,包括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三个月将招聘名额由五万名提高到十万名。随后美团再次辟谣,否认了“二选一”。
这场新交锋余热未散,同日,有名为“Jeffery”的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荣幸啊,也算享受过千亿大佬的服务啦,祝京东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京东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消息“属实”。紧接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段视频显示,刘强东在亲自参与外卖配送之后,请外卖骑手们吃海底捞火锅。吃饭期间,刘强东谈起了送外卖的感受以及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内容,并表示希望京东将来全职外卖员也能过100万人。
短短两天时间内,多个京东外卖相关词条频繁登上热搜高位。
电商分析师、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认为,短短一周日单量从500万单到1000万单,说明京东的执行力确实厉害。“一方面是外卖补贴力度够大,另一方面则是宣传的‘穿透力’强,吸引了一大批外卖用户涌入京东。”李成东如此表示。
谁要拉响警报:美团还是饿了么?
“到达1000万单这个量级,可能对美团来说才算是显性威胁。”在京东外卖突破500万单日单量之际,李成东当时向记者作出如此预判,但没想到的是,京东外卖的1000万单日单量来得这么快。
对于短时间内日单量的猛增,李成东告诉记者,“订单密度提高了,每单亏损才能减少;订单密度不够,外卖员配送单量就会相对较少,收入也就少。”据他了解,“目前京东外卖每单仍在亏损,如此大的补贴力度,短时间冲量可行,但长期不可持续。”
至于要达到哪种单量级别可以平衡亏损,李成东认为,日单量2000万单是最基本的。
其实,外卖业务本身利润率不高,但因拥有万亿元市场规模体量,加之满足的是“高频”需求,流量大、活跃度高,因此外卖业务一向是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前有百度,后有抖音、快手等纷至沓来。而外卖背后,同样规模巨大的即时零售市场,也是平台争夺的焦点。
再放到更大的本地生活领域,更加讲究规模效应。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京东通过社会价值释放的思路,切入外卖赛道,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正向共鸣,相对占据优势。外卖业务的壁垒没有那么高,培养用户习惯是关键。”
京东外卖的1000万单日单量,究竟吃到了多少美团、饿了么的“蛋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卖业务对新入局者都曾是“烫手山芋”。前有已然谢幕的百度外卖,后来者抖音在经历一系列组织、业务架构调整后,抖音外卖依然被“战略性放手”了。快手则更加谨慎——此前有消息称,快手外卖功能依旧附属于团购业务中,缺乏入口和配送体系,与真正的外卖平台还有不小的差距。
因为外卖业务本身对于配送、运营体系和技术算法等综合能力、投入的要求和门槛都非常高,京东外卖此番破局的关键之一在于首先拥有达达骑手网络。市场增量规模相对是有限的,只要有强势的新入局者出现,就会有人因此丢失部分资源。
不过,盘和林认为,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与美团差距相对还是较大,过去由于两家平台模式类似,饿了么没有撬动美团多少份额。“京东外卖进入市场后,其实对饿了么是中性的影响。饿了么从京东外卖那里失去的部分,或许可以借助这次外卖市场的重新洗牌,从美团手里拿回来。”盘和林如此表示。
从外卖“双雄”到外卖“混战”,部分市场空间会受到挤压,但一定也会有新的价值释放出来。“饿了么必须要走对路,平台的独特性在哪里?需要自己去寻找。”盘和林接着表示。
不过,短期补贴对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还是有限的。用户选择哪个平台,更多还是要考量体验、供给侧的多样性以及需求的快速精准匹配,还有性价比等等。跳出平台竞争的表象,外卖市场的新一轮厮杀,依然紧扣效率与规模的主题。
换言之,围绕外卖的“京东美团之争”还将持续下去,更多外卖市场的参与者还在路上。这场万亿元市场规模之争,远未到终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