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榕江县老城区的古州老街,因历史悠久、特色美食、民族手工艺闻名。因为临江而建,是县城地势最为低洼之处,洪水过境时受灾最为严重。

记者:当时水能到什么程度呢?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基本上高的地方已经淹到三层。所以很多老百姓说,生下来就没看过这么大的洪水。

离古州街不远,是榕江县北新区体育馆,又称“贵州村超足球场”,自2023年5月“村超”爆红后,这里作为“村超”赛事的举办场地而被大众熟知。按照原计划“村超”八强赛、四强赛和总决赛定于今年6月29日开始举行,然而不期而遇的洪水无情中断了赛事。

记者:整个“村超”这块场地受损严重吗?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受损严重,基本上就等于毁灭性的打击,把我们的塑胶跑道泡得七零八落,人工草坪也全部泡烂了。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大屏幕灰色的那条线就是大水涨到的位置。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我们通过几天的努力,把淤泥和垃圾全部清走了,现在呈现出来这个样子,而且我们已经正式通电了,“村超”球场又再一次亮灯了。
记者:再一次亮灯,也就再次点燃了榕江人的希望。

榕江县城四面环山,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条水道在此汇聚。受强降雨影响,6月21日、24日、28日,8天时间内,这里连续遭遇三次洪峰,第一次洪峰带来的灾情较小,洪水过后,县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但后两次灾情较大,尤其是6月24日最大,短短数小时内县城被淹没,街道成河、交通瘫痪,洪水甚至漫至三楼高度,成为当195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短短的几日内,这个因“村超”火遍全国、充满烟火气与活力的小城遭受重创。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我们当时看着“村超”球场上涨的水位,不光是我们,还有我们老百姓看到都抹眼泪。因为榕江作为我们最后一批脱贫县,我们是从脱贫攻坚开始到乡村振兴,一步一步看着这个小县城从贫穷,然后通过我们自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村超”这条出路,让更多地方的老百姓了解榕江,走进榕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提高了老百姓的信心。感觉这次洪水过去以后,我们这一片所有的东西,全部又回到了原点。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难过是难过,但是越是困难越向前,我们是一条心,一座城,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就是我们经过两年“村超”,把老百姓的思想跟我们高度统一,凝聚在一起,这次洪灾我们看见了。

榕江遭遇洪灾后,中央财政资金紧急拨付数亿元,支持受灾群众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及倒损民房重建,以及灾区交通、水利、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后应急恢复重建。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紧急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派出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灾害救助工作。与此同时,武警贵州省总队调集千余名官兵,贵州省军区组织2000余名官兵、民兵,贵州省消防部门组织300余名指战员……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驰援榕江。

张齐武是榕江县音堂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员,6月24日凌晨,他和战友接到的任务是修建临时防洪堤坝。

张齐武:我们是前一天晚上九点多钟就已经接到消息,说洪峰要过我们榕江县城,从凌晨一直在装沙袋筑建堤坝,建临时防洪堤。

6月24日凌晨,同样忙碌的还有榕江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各级政府全体工作人员。按照上级组织的统一部署,榕江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不断提升,直至Ⅰ级。
记者:提到一级意味着什么?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意味着要全部疏散,我们要把老百姓全部疏散到安全区域。地势低洼地区和沿河地区的老百姓全部疏散,全县涉及五万多人。
按照预警最大洪峰将于6月24日下午抵达县城,面对险情,榕江全县上下紧急动员,一场大规模的群众疏散转移工作在夜幕下冒雨展开。

记者:当时在那么晚时间,下达了疏散的指令,对你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就是五万人都要通知到。所以我们在地势低洼地区,让我们社区的干部,乡镇的干部,我们按网格来进行分布,挨家挨户地鸣锣喊寨,每家都去敲门,去预警,去疏散。
记者:但是对很多群众,他们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接受这样一种安排吗?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实话说,确实这个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很多当地的老百姓,他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但是我们还是一切从科学情况出发,及时进行疏散。我们疏散到了第二天早上,基本上在早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就疏散了。

6月24日早晨8点,洪水开始漫入榕江县城。下午两点,都柳江高达1.14万立方米每秒的超大洪峰汹涌而至,寨蒿河、平永河水位同时暴涨,榕江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洪灾考验。
现场执勤的张齐武和战友也目睹了洪峰来临时的情形。
记者:当洪峰来临的时候,你所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张齐武: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人民群众还是往防洪堤上走,要去看洪峰,但是我们那时候已经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疏散了,大批的人正在疏散的过程中,临时堤坝决堤了。当时情况很紧急,包括我们自己的消防车,以及我们自己的队员,都是被洪峰追着跑的。
记者:以前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吗?
张齐武:没见过,我是榕江本地人,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洪水。
记者:当时内心紧张吗?
张齐武:紧张,还是比较害怕的,但是因为身上这份责任在这,我们被洪峰追着跑,把车开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之后,我们就马上利用车上的装备,冲锋舟和橡皮艇,马上就进行救援了。

张齐武和战友来不及休息,立即驾驶冲锋舟,重点对古州街区域个别没有及时转移的被困群众展开救援。
记者:冲锋舟进去之后,你们怎么和这些群众进行联系?
张齐武:通过喊话。

记者:但是在那种状况下,其实水淹没之后,很多水底下的物质都不是太清楚,对你们而言救援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很多未知的危险。
张齐武:对,很危险,很多未知,一个是电,还有一个就是线路,像破损的玻璃。

记者:那你们考虑过这种风险吗?
张齐武:没有,而且我们从前一天晚上就一直没有休息,只能说坚持,就靠着那份意志坚持,就是说想着多救一个人,多挽救一个家庭。

张齐武是榕江本地人,洪水来临时,他怀有身孕临产的妻子也被困家中。
记者:那个时候,你考虑过自己的家人在哪里吗,家里有被淹吗?
张齐武:有考虑过,因为我家也被淹了,包括我的妻子一个人在家,那个时候已经联系不上了。

张齐武:担心,但是看到周围有这么多群众等着我们在营救,就没有过多的心思去考虑家里面了。包括在洪峰来临之前,我妻子也跟我说,她说你好好工作,自己注意安全,你不要担心我,我在家里面会好好的,她也在支持我的工作。

位于县城对岸的杨家湾村,被都柳江的主干和支流环绕。6月24日洪水侵袭后,出村唯一一条漫水桥被江水淹没,村子成了一座“孤岛”,在陈学敏的提议下,救援人员采用无人机投放的方式为杨家湾村输送救援物资。

通过无人机投放救援物资,杨家湾村的130户300多位村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榕江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武警、官兵、消防、民兵、国家应急救援队、民间救援力量全力投入抗洪,周边县市及对口帮扶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及当地群众纷纷冲锋在前,从应急救援到灾后重建,一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洪救灾战役迅速打响。

截至7月5日,榕江抗洪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县城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恢复,清淤排涝工作接近尾声,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正稳步恢复。
记者:对县里面来讲,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榕江县副县长 陈学敏:县里面在省州领导下,我们有一揽子的计划,我们会重建一个更漂亮的榕江,欢迎大家来看“村超”,体验我们贵州少数民族多彩的文化。
制片人丨刘斌 王惠东
记者丨古兵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王惠东
总台记者丨陈春晓 尹平 裴景琪
摄像丨王忠仁 杨帆 高忠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汤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