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郑州有单位强制在编人员捐款,摊派“爱心”却伤了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20:24:00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5月6日,河南郑州市上街区一单位疑似强制职工捐款并规定数额一事引发关注。网帖截图显示,该单位为迎接“5·8公益捐款”活动,疑似要求在编人员捐50元,其他人员捐30元,备注名字以科室为单位,限下班前交到办公室。上街区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称,上述“5·8公益捐款”倡议属实,这个活动是自愿捐款,没有强制,也不允许任何单位强制摊派。关于强制职工捐款并规定数额一事,经初步了解,该区只有一家单位涉及,具体是哪个单位,她表示不清楚,“这个单位对活动理解有误,并不是强制要求全区单位这样捐款。”

捐款通知 (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各地的红十字会一般都会在这天发起爱心筹款活动,用于帮助困难群体,实施人道主义救助等公益活动,这本来是一场汇聚爱心、温暖人心的善举,鼓励人们基于内心的善念与社会责任感,自愿捐款捐物、伸出援手。但是,个别单位的不当操作,让初衷良好的活动陷入了舆论漩涡。

公益事业的核心在于爱心的自愿奉献,在自愿的原则之上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互助、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一旦爱心捐款被强行摊派,甚至规定到具体数额时,这份原本纯粹的善意便变了味,爱心也成为了一项任务,一种负担。

强制捐款既伤害了捐款者的感情,也损害了公益机构的公信力,是对善意的一种无情“绑架”。参与捐款的人们,原本应该是带着对他人的关爱,对公益的热情,但只要自愿变成了“强制”,爱心无论大小变成了“一律50元”,参与者就很难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被剥夺话语权和选择权的憋屈和不满,这种负面情绪会消磨人们对公益活动的积极性,长远来看,对倡行公益有弊无利。

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就在于自愿与信任,只有当人们相信自己的捐款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才会愿意慷慨解囊。“强制摊派”的行为屡屡被曝光,会让公众对公益活动产生质疑,怀疑捐款的去向和使用是否透明合理。这种信任危机一旦形成,想要重建可就难上加难了,越多人对公益事业失去信心,就可能会让那些真正渴求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援助。

上街区政府办值班人员表示,如果单位职工遇到强制捐款、摊派或对捐款有异议,可向上级单位、纪检等部门反映。那么现在既然已经有反映,相关部门就应该点了这家单位的名,立即叫停这种错误的做法,并且严肃问责,消除负面影响,唯有明确公益捐款的规则和边界,严禁任何形式的强制摊派,才能提高公益慈善事业的透明度,让每一笔捐款的来路都出于自愿,流向都清晰可查,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