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匠心铸志书 实力传文化——解码河南达润出版公司的志书之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0:47:00    

匠心铸志书 实力传文化——解码河南达润出版公司的志书之道

□本报记者 胡庆芳

走进位于羊山新区的河南达润印刷车间,机器低鸣,空气中飘散着油墨的清香,工人们正专注操作设备,将雪白纸张变成精美志书——工艺师3次打磨书脊纹路,色彩师精准调控16种绿色色阶,质检员用放大镜检查0.02毫米的套印误差。

“这不是普通印刷,而是为历史存档。”河南达润出版公司董事长闻振伟的话语掷地有声。在河南达润的厂房里,传统工匠精神与精密技术完美融合,凝聚着达润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坚守。

以匠心铸就历史档案

河南达润从2002年创立至今,逐步将志书出版作为核心业务。126道工序的严苛标准,让每本志书都能历经百年而墨色如新。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志书这种看似传统的文化载体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信阳市社科联原调研员、副主席刘向阳表示:“志书是官方修史的重要形式,其权威性、系统性是其他出版物难以比拟的。选择合作伙伴时,我们最看重的是河南达润的专业资质和历史责任感。”

河南达润凭借20多年的专业积累,已经成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志书出版的合作伙伴。从《信阳茶叶志》到《信阳宣传志》,从《息县志》到最新承接的《羊山新区志》,每一部志书都承载着地方的集体记忆。

记者在河南达润印刷车间看到,价值上千万元的进口海德堡、小森印刷机正在高速运转。在《信阳茶叶志》的印刷过程中,技术团队曾遇到一个难题:茶山照片中的绿色层次很难还原。经过反复调试,他们最终通过海德堡印刷机的精确色彩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嫩绿到墨绿16种色阶的完美呈现。

用专业搭建文化桥梁

志书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策划、组稿、编辑、设计、排版、印刷、装帧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为此,河南达润创新推出“全流程主动式服务”。

《卡房革命史》的编纂过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该书主编回忆说:“河南达润的团队不仅做排版工作,还主动帮我们查找文字表述不准确的地方。他们的专业素养让我们很佩服。”这种深度参与,使得最终成书既符合出版规范,又完整保留了地方特色。

在设计排版环节,20多人的专业团队需要处理数以万计的文字和大量图片。志书中的表格特别多,要确保每个表格的线条粗细一致、数字对齐分毫不差。设计排版人员有时候为了调整一个跨页表格的版式,要反复修改十几次。

志书一般都要保存上百年,河南达润对胶水的黏度、书脊的压实度都有严格标准。生产车间里,温度、湿度都要实时监控,确保装订质量。这种对细节的苛求,使得河南达润出品的志书在行业内赢得了好口碑。

以担当传承文化薪火

与其他出版物不同,志书出版往往要经历多次评审修改。河南达润从初稿阶段就介入,为客户提供专业建议。

在《老城街道志》项目中,河南达润组建专项小组,提前协助编纂工作。这种前瞻性的服务理念,让河南达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3年,河南达润承印的《信阳年鉴2022》荣获第九届全国年鉴优秀成果一等奖。闻振伟坦言:“每当看到我们印刷出版的志书被档案馆珍藏,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业务无法比拟的。”这份担当也体现在员工培养上,公司定期组织学习地方史志知识,邀请专家培训。只有真正理解志书价值,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匠心铸志书,实力传文化。20多年来,河南达润出版凭借专业赢得信任,用匠心打磨品质,以担当传承文化。正如闻振伟所说:“志书出版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我们会继续以‘真诚服务、力求完美’的理念跑好每一棒,让历史被铭记、文化得传承。”这或许就是河南达润出版成功的秘诀——既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有与时俱进的前瞻眼光,更有一份超越商业的价值追求和文化情怀。

来源:信阳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