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1日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先人员后财产’原则组织转移!全体抢险队员携带物资奔赴险情点,按‘临水截渗、背水导渗’原则,分两组开展处置!”6月30日下午3时,随着总指挥顾天乐镇长一声令下,莒南县岭泉镇大埠涧水库畔警报骤响,一场防汛实战演练在前左山村大埠涧水库拉开战幕。40名抢险队员闻令而动,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

演练伊始,镇人大主席王绪铭发出集结指令。短短5分钟内,镇村两级40名抢险队员携铁锹、沙袋等装备列队完毕。“报告!队伍全员就位!”镇抢险队长的铿锵报告声穿透雨幕。
大埠涧水库防汛技术责任人李大全化身“技术教官”,讲授了渗漏险情、漫顶抢险、滑坡处置及泄洪设施险情等易发险情处置方法,强调“先主后次、就地取材、同步预警、持续监测”十六字要诀,为队员注入科学抢险基因。
前左山村巡查队化身“大坝卫士”,手持铁锹开展拉网排查:迎水坡紧盯水面漩涡、垫层淘刷,背水坡排查渗水点、管涌迹象,坝顶查验防浪墙倾斜及裂缝发展。
队员列队行进,采用“眼看、耳听、脚踩”传统技法结合现代工具,严格执行“强降雨时段24小时盯防”制度,筑牢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
“发现渗漏险情!请求启动转移!”巡查队长宋维太的急报引发应急响应。顷刻间:铜锣、手摇警报器、应急广播同步鸣响,转移队分组突入“受灾区域”,搀扶老人、背负幼儿,沿预定路线向避险点疾行,应急通讯设备全程护航,安置点即时清点人数,专人看守贵重物资。全程10分钟完成模拟转移,实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第四科目现场,两队人马兵分两路展开决战:
临水截渗组展开彩条布,用钢管缠裹后顺坡滚下,沙袋压固搭接缝,覆盖渗漏区域,减少渗水量。背水导渗组清理渗水区杂草,打入木桩,用沙袋构筑反虑围井,分层铺设反滤料,抑制泥沙流失。 沙袋传递声、铁锹碰撞声、口令呼应声交织成抢险进行曲,20分钟内成功控制“险情”。

演练落幕时,总指挥顾天乐现场总结:“本次演练实现镇村联动无缝衔接,验证了预案可操作性!”他要求全镇以此次演练为新起点,重点抓好三方面:隐患再排查,对全镇水利工程开展地毯式体检;物资再充实,按实战标准补足彩条布、砂石、编织袋等关键物料;能力再提升,开展抢险技术轮训,确保队伍“拉得出、顶得上”。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号令,随着演练结束传向全镇每个角落。此次演练将技术规范转化为肌肉记忆,当主汛期的风雨真正来临,这支在演练中淬火的队伍,必将成为守护岭泉安澜的钢铁长城。(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23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