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E视野丨“编”出最大可能——一个村对一个产业的多种解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8:4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 守着沂河沙滩的柳条,村民能干什么?有编筐的,有做电商的,有做出口的,还有的融入了文旅项目……这是临沂市罗庄区黄山镇蔡村对柳编产业的N种解读。春分时节,记者走进蔡村的两个自然村山西村和东蔡村,通过撷取几个画面,看蔡村如何用柳条串起柳编这一农业产业链。

编出百万件篮子

3月20日,在罗庄区黄山镇山西村一处柳编工坊,一根根柳条在村民刘兆花的指尖飞舞,大约1个小时后,变成一张精巧的宠物狗床。

编筐,对刘兆花来说是打小就会的手艺,“一天编多少个?10个左右,一天能挣个100来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孙子……”像刘兆花这样的手艺人,蔡村有800多户。

加工点负责人王勇说,编好的狗床,加上凉席、垫子,就可以走快递发货了。“平均一天一二百单,旺季的时候三四百单……”说话间,王勇手机上的订单提示音响个不停。

“90后”王勇,是村里最早涉足电商的。10年前,他在淘宝、天猫等平台开店,专卖柳编制品。在他的带动下,哥哥王宇也加入其中。他们二人的网店主打宠物用品,如猫床、狗床等,单是猫窝一个单品,一年就能卖4万多件。

手机一响,产品走向全国。这个人口不过300户的山西村,有30多户人家专门做电商,还吸引了邮政、中通、德邦、韵达等快递公司。

“最早到村里取件的是邮政,后来一家快递根本忙不过来。”山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飞一边帮德邦快递公司装车,一边说道。

“一年走多少件?”王学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家快递公司,一天大约走200多件,一年到头天天有件,一年近100万件柳编制品。”

编织到世界各地

如果说电商让黄山柳编走遍大江南北,那么柳编工厂则让黄山柳编漂洋过海奔向海外市场。

临沂鼎森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52岁的王伟,20多年前创办了鼎森工艺。多年来,鼎森工艺生产的收纳篮已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王伟领着记者来到生产车间,指着面前的一堆堆收纳篮,侃侃而谈:“这边的收纳篮主要是供给英国福南梅森百货等大型商超,你看看都喷着F&M标志;那边的宠物用品,主要是供给德国TRS以及英国GAS采购商……”

从起初的小订单到现在的大订单,一路走来,王伟的诀窍就是产品质量,“这个质量不仅是指工艺,还得符合出口标准”。最近,鼎森工艺又有新“动作”。原来,公司出口国外的收纳篮大多是用作食品的外包装。为能完全达到出口国家的检疫要求,王伟新上热处理系统,即在56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中对收纳篮做30分钟以上的热处理,从而达到除害效果。这一处理方式借鉴了出口木质包装的热处理方式,是对收纳篮检疫处理的一次创新。

“买了设备,增加了成本,但产品过硬,外商放心、认可,老客户还给介绍了新客户。”王伟说,去年10月,英国客商“验厂”后,很快签了120万美元的订单。

在蔡村,像鼎森工艺专注于柳编出口的公司还有7家。

编织了文旅融合

蔡村没有止步于把柳编产品卖出去,哪怕是卖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柳编艺术发源地”,在蔡村人看来,柳编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工艺品。

春光和煦,微风拂过东蔡村,游客们在这里滚草垛、绘画写生、帐篷围炉……不远处,“手工坊”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柳编制品。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上百种柳编工艺品,还能拿起柳条感受编织的乐趣;到了晚上,还能住在民宿,品尝农家菜。

这幅农文旅图景的缔造者是东蔡村党支部书记林茂杰。这个项目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乡遇·东蔡”,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城里人到东蔡遇见田园生活。

一个文旅项目,为何要嵌入柳编场景?

“村里搞文旅,不只是为了增加村民收入,还得有文化味道。办这个手工体验馆,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别忘了柳编,这不仅是一门手工技艺,还是文化传承。”这位56岁的柳编老匠人,小时候编过筐,在柳编工厂干过生产厂长,话语间透着浓浓的黄山柳编情结……

如林茂杰和东蔡村人所愿,“乡遇·东蔡”一经运营就成了网红打卡地,每个周末都有大人带着孩子来体验,就连济宁、青岛的研学团队也慕名而来。

这就是蔡村对柳编产业的不同解读场景。

以蔡村为辐射带动,黄山镇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而农文旅项目进一步延伸了柳编产业链条。目前,全镇有柳编加工点100多个,柳编企业达26家,柳编产业每年可为全镇“编”出5亿元收入。现在,黄山镇以柳编产业作为重要发力点,加快形成文旅融合、工农互促、共同繁荣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庆华 路波 通讯员 翟雨晴

编辑:张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