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西首个“古建筑校园博物馆”落地省实验中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9:21:00    

  山西日报(记者王荔)4月10日,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与山西省实验中学共建的300平方米“古建筑校园博物馆”在省实验中学正式揭牌,该校高中生们围在1:10应县木塔榫卯模型前亲手拼接斗栱构件,千年古建文化正以“可触摸、能互动”的方式走进中学校园。

  教学楼内,应县木塔、佛光寺等山西古建的微缩模型与教学楼走廊无缝衔接,3D打印的双林寺彩塑残件标注着“1982年修复时发现的矿物颜料层”等细节。“让学生每天路过都能触碰‘会说话的斗栱’‘有故事的彩塑’。”省实验中学校长武志军表示。最引人注目的是“文物保护设备体验区”,中学生在古建院志愿者指导下操作三维扫描仪,为校园内的仿古凉亭建立数字档案。“原来给古建筑‘拍CT’比解物理题还讲究角度!”高一学生王耀廷在实操后惊叹。

  在“飞檐斗栱土木华章”展区,榫卯结构拆解模型让学生秒懂“无钉古建筑如何扛住千年风雨”;“科技赋能古韵新生”的玉皇庙二十八星宿互动装置成“打卡点”,挥手即可触发星宿动态投影,唐代壁画中的“角木蛟”化作流光讲解“古人如何按星象定位建筑”;“塑韵华彩 壁绘千年”通过AR技术对比彩塑修复前后的颜料变化,3D打印的菩萨像残件允许学生亲手拼接不同年代的修复部件,直观理解“修旧如旧”的文保原则。

  山西省古建院院长路易指出,项目突破了传统文物教育“参观式、灌输式”局限,当孩子们发现三维扫描仪能“复刻”古建细节,3D打印能“复活”残损彩塑,就会意识到文化保护不是“老学究”的工作,而是与科技、生活紧密相关的“酷事情”。

  活动期间,山西省古建院副研究馆员冯燕为师生带来“山西古建筑鉴赏”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山西古建筑的独特价值。高一学生李赫辰在听完讲座又去体验了三维扫描设备,他告诉记者:“原来保护文物不用等到以后,现在就能用手机拍纪录片、用代码建模型!”

  这场发生在中学校园的“古建邂逅”,展示了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为千年文明注入了青春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