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班时,爱车后视镜突然多了张印着二维码的不明小广告,是不是很烦?
走入公共卫生间,门板上刺眼的喷涂广告,是不是格外扎眼?
等候公交时,站牌上层层覆盖的粘贴广告遮住线路信息,是不是感到无奈?
这些“城市牛皮癣”不仅破坏市容环境,更可能藏着涉黄、诈骗等违法陷阱,让不少市民烦忧不已。为彻底整治这一顽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擦亮首府城市形象,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非法小广告乱象“零容忍”,于7月下旬启动赛罕区非法小广告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全力净化公共空间,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精准打击“亮红牌” 群防群治显合力
赛罕区公安分局聚焦非法小广告“贴了清、清了又贴”的特点,充分发动“青城义警”、社区网格员、沿街商户等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强化线索摸排与精准打击,全力整治非法张贴小广告行为。7月末,赛罕区公安分局巧报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赛罕区中央公园附近张贴小广告。巧报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摸排,在群防群治力量协助下通过连夜蹲守,将正在张贴黄色小广告的李某某当场抓获。李某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据统计,自7月下旬行动开展以来,赛罕区公安分局积极集中清理各类非法小广告,侦办行政案件6起,有效震慑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巡逻防控“早介入” 当场抓现显担当
赛罕区公安分局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科学部署警力,聚焦重点区域和时段,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实现对非法张贴、散发小广告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8月初,赛罕区公安分局金桥派出所民警在阿拉坦大街沿线巡逻时,发现多处张贴的涉黄小广告,随即开展摸排。经查,违法行为人梁某某于8月3日凌晨在该路段对停放车辆粘贴黄色小广告。梁某某到案后对其违法事实供认不讳,金桥派出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已对梁某某作出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
社会联动“清存量” 精细治理换新颜
除了严厉打击,也更需源头治理、全民参与。赛罕区公安分局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构建由公安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原本干净的墙面,被小广告弄成大花脸,咱们今天争取让这里干干净净!”中专路社区河西乌兰小区网格员刘大姐一边说,一边与中专路派出所民辅警一同拿着铲刀、刷子,仔细清理楼道内非法张贴的小广告。此外,赛罕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还充分发挥“青城义警”队伍作用,联合社区、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及沿街商铺,加强对小区和路面的日常巡查,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清理。“以前楼道里满是‘办假证’‘通下水’的广告,现在清干净了,看着都舒心!”居民张阿姨笑着说。
宣传引导“固成效” 共治共享护家园
宣传引导同样关键。“您看这门上的小广告,写着‘无抵押贷款’,其实是诈骗陷阱;还有‘办假证’,不仅违法,用假证还会耽误大事!”在水文社区某小区楼道内,人民路派出所民警正指着门上的小广告,向居民讲道。人民路派出所经常在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向商户、群众耐心讲解城市管理相关规定,揭露涉黄、诈骗类小广告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后果,鼓励群众通过正规渠道发布信息,并积极举报非法张贴行为。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携手共治城市“牛皮癣”,同心守护美丽新家园。 赛罕区公安分局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非法小广告源头整治力度,重点查处十字路口、学校、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及地面、电线杆、公交站牌、墙体、走廊等位置的张贴、喷涂行为,深挖背后隐藏的办假证、假文凭、出售发票、招嫖卖淫、贷款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用公安担当守护首府干净、整洁、文明的城市形象,让群众在清爽的环境中感受平安与幸福。
通讯员/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