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昔日“顶流”葱油饼回来了!曾排队5个小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20:51:00    

葱油饼

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来说

是儿时的美好回忆

而一只叫“阿大”的葱油饼

在上海滩可是相当有名气

可谓最早的“网红”美食

在许多上海人的记忆中,"阿大"吴根存每天起早贪黑,亲手烹制着一只只外脆里嫩、葱香满溢的葱油饼,而这一做就坚持了三十多年。之后,因为食品安全治理,以及弄堂里经营扰民等质疑,"阿大葱油饼"也是几经辗转、几经浮沉,一度中断了经营。

而最近

上海滩曾经热议的阿大葱油饼

从2022年3月正式关店后

在一周前的4月21日又回来了!

临近中午,石门二路上新开张的"阿大葱油饼",排起了十多米长的队伍。门口张贴着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还特别提醒,晚上6点半前,每人限购5只,之后限购2只。

排队的人群

有的是十多年前的老顾客

从老远的外区赶来

有的是外地游客慕名前来

排上一、二个小时

顾客:我从南昌路店吃到瑞金医院附近的店,再吃到这里的。他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顾客:原来(永嘉路)那边排队排好久,3到5个小时都排的,开到这边离我们家近了,一定要过来尝一下。今天2个人一共买10个,他限额。

顾客:脆、厚,比人家稍微大一点。

顾客:葱很细,是过去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

顾客:我是苏州人,从苏州冲到这里来的。网上看到推荐,来尝尝味道。

顾客:我们一家三口是从嘉定区来的,上次来的比较晚没有买到,这次特意定了个闹钟。将近四五十分钟,感觉排得很值得。

开业一周多的时间

店门口又大排长队

不过现在已经年近七旬的阿大

已经“淡出到幕后”

开店的接力棒

交到了90后的儿子吴志勇手上

"当年上有老下有小,"阿大"迫于生活压力,去学了葱油饼,一干就是四十年,之后居然打出了"阿大葱油饼"的品牌。一年前,吴志勇同样面对着再就业的选择,就有了传承"阿大葱油饼"的想法。

"阿大葱油饼"店主 吴志勇:

一方面是让这个品牌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让上海有更多的烟火气。

与阿大单干不同,儿子吴志勇还请了五六个员工,目前一天能做近一千只葱油饼。要做好一只正宗的葱油饼,可是有讲究的。

"阿大"吴根存:

煎、烘、面粉软硬度,全有讲究。里面一定要葱多,油酥要到位,葱油饼特点就是外脆里嫩,咬进去有咬劲。

不过,与过去用煤炉烘烤做葱油饼不同的是,现在用上了电炉。此外在保持原有口味的基础上,儿子吴志勇也在尝试做些微调,以适配年轻消费者的偏好。

吴志勇:因为现在大家注重体重管理,从油的多少、油酥的咸淡上会做一些个优化调整。

在社交媒体上

阿大葱油饼重新开张的话题

这几日热度不减

大家纷纷感慨“情怀回来了”

“城市里的老店代表这个城市的温度”

还有网友分享了价格、限购规则、

排队时间等

“队伍太长,劝大家过几天再去”

但也有网友锐评“辣手,一只葱油饼卖十块”

与葱油饼一样

馄饨也是很多人喜爱的上海点心

近日

中华路上的梦花街馄饨店

也悄然重启堂食了!

这家梦花街馄饨的故事,始于1992年,当年宋家三姐妹下岗后,在梦花街19号的家中破墙开店,凭借皮薄馅大、汤底鲜美的口碑,逐渐成为街坊口中的"上海滩十碗最好吃的馄饨"之一,在蛰伏三年之后,如今再开放堂食,人气不减当年。

临近中午,店堂就排起了十多人的长队。由于堂吃刚开,知道人并不多,大多是跑来买外卖的,但生意实在太好了,店家暂停了快递外送。

四十多平方米大小的门面,各一半分割成厨房和堂食。而此时,后厨已全体上阵,四人在包馄饨,两人在装盒,还要忙配料、下馄饨,个个都忙得不停歇。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堂吃一天在一百碗左右。

双菇馄饨、菜肉馄饨、鲜肉小馄饨、虾仁馄饨等十张牌子,悬挂在帐台处,不少老食客直呼"咪道灵额",这里的馄饨个头大,馅肉饱满,汤底的标准搭配是一勺灵魂猪油,再加上蛋皮丝、葱花、榨菜丁,更多顾客还是喜欢在店里吃的感觉。

顾客:过去在老弄堂里,现在搬过来比较近,经常性过来吃吃,咸淡各方面都很好的。

顾客:味道鲜,而且蛮香的,比较适合上海人的口味,阿拉几乎天天来吃,给这里当食堂了,蛮好。

在多元与包容的上海美食版图中,葱油饼、馄饨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经典小吃,承载着无数市民的儿时记忆与乡愁,大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上海的城市烟火气。

看看新闻记者: 李德翔 冯丹

编辑: 李丽洁、王燕

摄像: 夏寅飞

责编: 李丽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