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采用采集接穗、嫁接等方法留下古树宝贵基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6:09:00    

5月21日,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消息:该中心从4月开始奔赴各地,通过对多棵古树采用采集接穗、嫁接等方法,留下古树的宝贵基因。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然而,古树随着树龄增长,繁殖能力越来越差。加之空洞、病虫害,都可能夺取古树的健康甚至生命。古树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它们携带的宝贵基因需借助科学手段得以传承。
  今年以来,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签署课题合作协议,共同承担“古树与树木健康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及新优林草品种推广”项目中的“全国双百古树繁殖和健康评价”任务,以更好地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优良林草品种推广。
  其间,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负责对山西省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即全国“最美的一百棵古树单株和一百个古树群”)名录的6棵古树和3个古树群开展立地生境检测、生长势分析、接穗取样保存及嫁接扩繁等工作,助力古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月初,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树木研究室科研团队首站前往临汾市霍州市,对曹李镇韩壁村和七里峪两地的古树进行样本采集。此次采集对象为编号14108220230001的白皮松和编号14108220230076的油松(又名红岩松),均为具有重要生态与文化价值的“全国双百古树”。
  在严格遵循科研规范的前提下,技术人员选取采集古树的一年生壮枝作为接穗,将其截成20-30厘米枝段,清水冲洗保湿后,用湿报纸或湿纱布包裹,并置于0-4℃的冷藏箱中临时保存,确保枝条活性,为后续嫁接繁殖提供优质材料。
  根据天气状况和古树生长规律,技术人员于4月中旬奔赴灵石县、介休市、交城县、稷山县和太原市等地,对晋中市介休绵山镇西欢村树龄3000年的秦柏、灵石县南关镇西许村树龄1300年的国槐,吕梁市交城县卦山风景区的侧柏古树群,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陶梁村板枣古树群,太原市狄仁杰文化公园的“狄母手植槐”等古树进行当年生绿枝的采集。
  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树木研究室负责人谢兴刚介绍,采集回来的枝条按照相关要求临时保存15-20天,即可采用插皮接方法嫁接古树。嫁接时,技术人员将接穗下端削成3-5厘米的斜面,背面可稍微削薄。在砧木的光滑部位切开皮层,插入接穗,确保接穗的木质部与砧木的木质部接触。最后用塑料带绑紧,整体用塑料袋包裹完好,嫁接完成。之后,枝条发出嫩芽,标志着古树基因顺利保存。此举为古树名木繁殖了后代,也保留它们的活体基因。
  此项课题旨在建立古树资源保护体系,推动优良基因传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推进山西省其他“双百古树”的科研任务,为古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贡献专业力量。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薛建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