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娱
《淮水竹亭》在忐忑中开播了。
作为超级国漫IP《狐妖小红娘》的改编剧,汇集了刘诗诗、丁禹兮、孟子义等一众当红明星,毫无疑问《淮水竹亭》是爱奇艺2025年的头部项目,怎么看都是爆款预备役。
但问题就在于,同样高配置的前作《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扑”得惊天动地,导致观众对整个系列剧都失去了信心,即便《淮水竹亭》改掉了《狐妖小红娘·竹业篇》这个系列剧名,试图重新开始,但市场反馈究竟如何也确实难以预料。
然而意外的是,被质疑声环绕的《淮水竹亭》竟然打出了“开门红”,4月28日首播直接挤进云合日榜第三,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达到10.7%,更是直接冲顶猫眼网络剧日榜,大大超出预期的首播数据致使唱衰声戛然而止,也让市场开始重新看待真人漫改剧。

国产漫改剧近两年好像坐了一趟过山车,内容创作层面的爆发与市场推广层面的滑坡接踵而至,《狐妖小红娘》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市场逐渐丧失信心时,《淮水竹亭》又似乎让漫改影视出现了一点点微光。
但这一点点闪光足够改变《狐妖小红娘》乃至国漫IP的“改编运”吗?
超级国漫IP的坎坷改编路
《狐妖小红娘》是真人漫改影视赛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2020年腾讯影业宣布对国漫IP《狐妖小红娘》进行真人剧集开发,到影视改编权易主来到爱奇艺手中,并交由恒星引力制作,期间几经改名,直到2022年《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正式进入拍摄阶段,超级国漫IP的真人影视化开发终于尘埃落定。这两年间漫改影视迎来了一个小幅度的跨越,热播漫改剧《棋魂》《少年歌行》《异人之下》均在此期间问世。
在《狐妖小红娘》之前,影视行业虽然看好真人漫改成为新蓝海,但并没有贸然押注,投资力度有限,当时的漫改剧多为小成本、小制作,还处在试水阶段,而《月红篇》是第一部平台头部大制作,典型的“大IP+流量演员”配置,这也标志着真人漫改开始进入主流影视。
但大制作漫改剧《月红篇》没能一举带动真人漫改进入巅峰,反而导致《狐妖小红娘》IP在大众认知层面从国漫白月光变成了扑街儿童剧,接连投拍三部系列剧的爱奇艺和恒星引力更是被预测要“亏惨了”。
《淮水竹亭》正是在舆论质疑声中实现了逆袭,首播成绩无疑超出了预期,播出次日云合日榜仍然排在第三,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来到11.2%,一个非常争气的开局。
客观来说,《淮水竹亭》的成片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一是选角适配度较高,刘诗诗的外形与气质都非常匹配女主角“淮竹”,配角吴宣仪、沈月表现也颇为亮眼;二是剧情非常“下饭”,虽然漫画原著萦绕着浓重的悲剧色彩,但真人影视改编在扩充内容的同时,剧情风格也较为轻松风趣。

但《淮水竹亭》能否改变《狐妖小红娘》系列真人剧扑街的命运呢?目前来看似乎算不上太乐观。
一方面,剧集整体口碑走势不太妙,首更前几集确实称得上可圈可点,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刘诗诗的体态、眼神颇受诟病,剧情太还原导致中二感严重,原著观众或许比较喜欢,但更多普通观众并不吃这种风格,导致内容口碑无法大面积铺开。
另一方面,恒星引力的剧本确实算得上是个“大雷”,从《苍兰诀》到《永夜星河》都没能逃过“烂尾”争议,而《淮水竹亭》原著篇幅并不长,动漫改编仅仅只有12集,真人剧版却扩充到36集,大篇幅的扩容堪称是雪上加霜,导致观众对《淮水竹亭》剧本以及后续的内容剧情充满了质疑。
一般来说新剧看三天,《淮水竹亭》虽然开局即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大IP和流量演员的带动,能否延续首播的大好局势更依赖于剧情,显然也为后续的走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淮水竹亭》想要扭转《狐妖小红娘》IP不佳的改编运尚有难度,更别提上升到国漫IP了。
观众需要漫改吗?
作为国产真人漫改剧第一个头部项目,《狐妖小红娘》能否跑通IP影视化开发至关重要,但《月红篇》的史诗级扑街与《淮水竹亭》不太乐观的走势,致使这一超级国漫IP的改编路略显坎坷,也为整个真人漫改赛道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能把这个“锅”完全扣到《月红篇》或是《淮水竹亭》身上吗?实际上还真不太行。
以往在探讨真人漫改剧的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时,更多地将问题归结到内容创作上,当然对国漫IP的改编创作时内容平台永远的课题,但当一些优质漫改剧仍然无法成为出圈爆款,或许也应该考虑到观众侧的因素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优酷的《异人之下》系列漫改剧都是口碑佳作,第一季豆瓣评分8.2,云合集均播放量3000万左右,一个不好不坏的成绩。而2025年初上线的续作《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可以说是万众期待,上线后也延续了前作的好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3,但一片好评声却被播放量“打脸”,云合集均播放量仅一千万出头,毫无争议地“扑街”了。
如果说《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是内容质量不佳导致播放量不好看,也算是情有可原,但质量被认可的《异人之下》仍然难以俘获更多观众的心,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是观众到底喜不喜欢漫改剧了。

目前真人漫改市场仍然以仙侠、玄幻为主,漫画原著往往以奇幻宏大的脑洞征服读者,《异人之下》《狐妖小红娘》都是这一类型,IP自身拥有核心粉丝群体,且圈层属性较强。但影视化改编需要面向普罗大众,相较于漫画,影视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在对国漫进行真人影视化改编过程中,这些奇幻设定和世界观反而降低了影视剧的普适性,成为了阻挡更多观众入场的门槛。
另一方面,二次元在国内仍然只是一种小众文化,受众基础并不大,尽管《狐妖小红娘》《异人之下》是公认的头部国漫IP,但也仅限在漫画爱好者圈层内,走出二次元之后就会发现,这些超级国漫IP的大众认知度其实并不高。
当所有真人漫改剧都在强调“尊重原著”,实际上普通观众并不感兴趣,而原著粉就那么一丁点,他们也未必对真人漫改剧感兴趣,或许更爱同为二次元的动漫改编作品。
如何做到让普通观众对真人漫改剧感兴趣,让漫改内容变得更具普适性的制作团队固然重要,但受众基础同样不容忽视,这不仅需要真人漫改剧的努力,更需要整个国漫市场以及国漫IP开发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共同配合。
扩大国漫IP受众圈层,还有很长且很艰难的路要走,而在此之前,真人漫改剧或许还会“不争气”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