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青岛走在前 | “6789”:青岛民营经济展现硬核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7:05:00    

贡献全市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进出口、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6789”:青岛民营经济展现硬核担当

在新兴产业,山东瑞智飞控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低空经济,推出航测、安防、农业植保等无人机产品;在传统优势产业,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引领纺织服装向数智化发展;在未来产业赛道,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提速太赫兹产业化落地,与数百家客户开展应用研究……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是青岛的一张“金名片”。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青岛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进出口、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是稳外贸的“压舱石”、拉动投资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创新创业的“主战场”。

今年一季度,青岛民营经济向新向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全年加快6.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4%,保持全市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这一切离不开政策合力,让民营企业更有信心和底气“挑大梁”“唱主角”。

占据产业制高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前不久,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氧化镓晶体生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导模法生产的2英寸氧化镓单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氧化镓是新型的第四代超宽禁带半导体,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功率器件、光电探测等领域,被视为国内半导体材料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半导体化合物研究生产的企业之一,华芯晶电聚焦半导体晶圆衬底的晶体生长与加工环节,不断创新突破,开发氧化镓、磷化铟、蓝宝石衬底等系列产品,打破国内半导体衬底晶片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青岛,一大批像华芯晶电一样的民营企业主动拥抱创新,占据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的制高点。

专注风电制动领域的青岛华瑞丰机械有限公司,偏航制动摩擦片产销量全国第一,实现了在海上风机全生命周期内免维护、免更换;在关键阀门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导产品角座阀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跻身非晶合金材料行业龙头,市场份额连续5年稳居全球第一……

截至2024年末,青岛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3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小巨人”企业216家、雏鹰企业1049家、省瞪羚企业527家、隐形独角兽企业54家、独角兽企业17家,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五、北方城市第二,45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山东民营企业200强,高居全省第一位。

“出海”正当其时

“出海”是青岛民营经济的另一大关键词。民营企业在像地瓜藤蔓一样向外延伸的过程中,根系扎得更深,不断反哺本土经济发展。

在中东国家阿曼,两栋现代化蛋鸡舍已满产运行,一只只蛋鸡开启“智能生活”,从鸡舍温度到蛋鸡喂食、鸡粪清理等都实现精准管理。凭借定制化通风系统等“黑科技”,这个现代化养殖基地甚至能够应对当地极端高温天气,保障鸡群健康和产蛋效率。

赋能中东智慧农业的正是一家青岛民营企业——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的大牧人,深耕规模化畜禽养殖成套设备细分领域整整20年,已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并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推向全球。近年来,大牧人通过成立海外子公司、设立海外办事处,迅速壮大海外业务,开发罗马尼亚、巴林、巴拿马、智利等新兴市场,2024年国际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青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代表。森麒麟积极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契机,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泰国工厂满产运行,摩洛哥工厂处于产能爬坡状态。公司高品质、高性能轿车及轻卡轮胎产品在海外轮胎市场订单需求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大众、奥迪、雷诺、斯特兰蒂斯等国际一线车企配套。

除了民营龙头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在初创期就“出海”,成为“微型跨国企业”。

作为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的明星初创企业,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将80%的精力投入海外市场,实施技术标准先行的“出海”策略,探索“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路径,与世界500强企业林德集团、西门子集团建立稳固战略合作关系。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的环境好,哪里的企业就更活跃。

刚刚发布的《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青岛综合表现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八位。经营主体的集聚、创新生态的活跃,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营商环境。

在倾听企业诉求方面,政企沟通成为新常态。青岛市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各部门也定期邀请企业家参加恳谈交流,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助企开拓市场方面,“链”上对接成为新常态。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青岛举办人工智能、芯片、新型显示等多场对接会,鼓励“链主”企业发布需求清单,推动本土民营企业产业链深度合作。

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对标学习成为新常态。在上海,青岛组织民营企业走访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对接金融和科创资源;在成都,青岛民营企业组团考察领克汽车、极米科技等标杆企业,学习数字化生产线管理、质量追溯系统先进经验。

在涉企行政检查方面,无事不扰成为新常态。青岛新出台的涉企行政检查“16条”,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未经公布不检查”,让执法监督更精准和高效,为企业发展减负担、增动能……

来青创业的乐相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朝阳用“远超预期”来形容在青岛发展的决策。总部落户崂山区不到两年时间,这家“小巨人”企业在青岛提供的中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育等各种资源赋能下,实现更快发展。而乐相科技只是青岛70余万户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

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必将在广阔舞台上释放出更大活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