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孝文化经典语句(儒学中的六组“箴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9 08:50:52    

儒家文化对我们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儒家文化中有六德、六行和六艺。六德指的是智、信、圣、仁、义、忠;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关于六德,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也比较好理解,而六艺其实是古代学子必备的6种技能。那么,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下“六行”。

所谓六行简单来说,就是孝道、友善、和睦、婚姻、信任和体恤。但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笔者将这六行进行简单地“组合”。

孝道与体恤

之所以把这两组词放到一起说,是因为“孝道”是优秀文化中最重要的结晶之一。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孝顺父母一直都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义务。动物界都有跪乳之恩,何况拥有“七情六欲”的人呢?孝道作为人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维系家族与亲情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所有的善举中,孝道是排在首位的,衡量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也要看这个人是否是个大孝子。

那何为尽孝呢?有些人可能会说,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睡好,这就是尽孝,其实这很片面,因为绝大多数父母并不贪图你物质上的“回报”。

在《礼记·祭义》中,曾子有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道有三个等级,最高级是在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够尊敬父母。其次便是不打骂父母。而最底层才是给他们养老送终。

当年,曾子说完这句话,弟子转头就问了一句:“老师你应该当是尽到孝道了。”曾子说:“哪来的话,君子的孝道,是秉承父母的意愿做事,把父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给做了,同时还不能让父母替自己担心。我只不过是做到了最底层的孝罢了。”

对比这三层意思再加上曾子所说,其实就明白了,在很多人眼中,物质层面只是尽到了最基本的孝道。现在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孝心都达不到。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年迈的父母直接就“扔”到养老院,然后付点钱还心安理得。这样的“孝道”放到古人眼中,实则是一种不孝。

欲做事先做人。试想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他会“爱”别人吗。所谓体恤应该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应该单纯地站到自己的利益上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换角度思考。

比如两个孩子打架了,家长去了之后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反而互相指责对方,结果本来一件很简单的小事,演变成为大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家长们能够各自批评自己的孩子呢?不仅能够迅速化解矛盾,还能起到良好的榜样,让自己的孩子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这里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尽管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但也要多抽点时间回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不需要给任何的物质,只要自己人到了,你的父母就不会失望,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追悔莫及。

友善与和睦

友善这两个字其实可以分开来看。“友”是友好,这是一种待人的具体的表面行为,而“善”是善良,即心存善念,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的态度和情感。

如果只有“友”没有善,那就是一种“伪善”,这样的人其实很虚伪,仅靠“友”来安慰自己的内心,就像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帮助了别人,却埋怨别人没有感谢自己一样。

友善最难的地方在一视同仁。

有些人对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敬重的往往就能表现出很强的耐心和热心肠,从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友善”二字,还有些人对于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则更加上心了。这种表面上的友善,有时候并不是真正发自我们的内心。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大环境摆在那里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不自觉模仿别人,这种“模仿”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对一个人本身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不受大脑的直接控制。就比如在企业上班,突然遇到领导,或者遇到领导跟自己谈话的时候,你会毕恭毕敬。这种行为也不能怪自己。

《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对人有益的朋友的特点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正直、诚信、博学多识的朋友;对人有害的朋友的特点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通俗的来讲就是一味谄媚逢迎的朋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总是花言巧语无所实际行动,这种人的友善是虚伪的。

人的一生遇到的人绝不仅仅是“益友”,也不全是“损友”,还有“寻常人”,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友善待之,这是一种好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比如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人、容易忽视的人,甚至是在工作中与自己意见不同、志向不同的人,亦或是学问水平、职位成就、生活质量都不如自己的人。

只有做到对所有人都能够一视同仁,才是真的友善,也只有“友”和“善”才能让自己与身边的人保持长久和睦的关系。一个人不怕犯错,就怕犯错之后不坦白,不反省自己。

有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担心,若是自己的友善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怎么办?无可厚非,做好自己就行了。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的“友善”只会成为自己的一大优势。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特别提到,“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意思就是,家庭内部和睦,家业就会兴盛,与外人能够和睦相处,事业就会成功。而要想和睦,就首先学会友善,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信任与婚姻

在儒家六行中,可能唯独“任”的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任用的意思,也有人说是责任、相信的意思。其实不论是信任、责任,还是任用、诚信,他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任,信於友道也。

儒家文化一直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尤其是对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要求颇高。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首先要互相信任。如果失去信任,谈何沟通?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做生意没有诚信,早晚会关门歇业,一个国家没有诚信,国力早晚会衰退,比如现在反复无常的“米国”。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不讲信用,那么《狼来了》的悲剧将会在这个人身上不断地重演。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就失去了立足的价值,更不知道这个人还有无可用之处,所以在古代,那些翩翩君子都很注重信用,所谓一诺千金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在古代,放到当今“信息化”的世界,仍然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不能失信于人,尤其是生意人。一旦答应对方的就要做到,否则就不要轻易开口允诺。因为一个毫无诚信的人,慢慢地就会被孤立,即使你的能力出众,也将寸步难行,终究一事无成。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以诚信待人,天下都相信你,不以诚信待人,就连自己的妻子都会怀疑你。一个值得他人信任和依赖的人,身边的人也都会愿意与你打交道。

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婚姻是否美满决定着一个人后半生的幸福,(写到这里,奉劝未婚人士,择偶一定要慎重,闪婚有风险,结婚需谨慎。)起码要对双方的脾气秉性有所了解,然而就算这样,也不能保证,因为有些人婚前和婚后判若两人,很多不幸的婚姻都是一步错、步步错。

当两个人迈入幸福生活之后,夫妻之间要有最起码的信任,这一点很重要。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感情破裂的,夫妻间的不信任,导致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婚姻流产。

儒家的六行、六德,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说句实话,其实就是从“仁义礼智信”中衍生出来一套理论,换汤不换药,能完全做到的这些恐怕还真的不多。

纵观孔子的一生,其学术主张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都在“仁”字上,而仁也是现如今道德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话又说回来,孔子的主张核心到底是什么,至今争执不下,没有统一的定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