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公园因金榜山而得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谓闹中取静,成为市民常来休闲的场所。

第一次听到“金榜”二字,立马想到“金榜题名”这个词。猜想哪位科举状元与这座山有关联。然而,找了半天,却见不到“题名”,倒是看到不少石头上的“题字”。
有人说,金榜山是厦门岛内文脉的发源地,因为它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荟萃很多唐宋明清的古迹。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留下不少题诗作记。在山上,我看见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金榜山记》,历经风雨侵蚀,依然煜煜生辉。石室便是唐朝文人陈黯隐居讲学、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有如此众多的“仙人”到访,才使金榜山名气大增,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的打卡胜地。

“金榜钓矶”是“厦门八小景”之一,该景自清乾隆以来就是厦门名景。被誉为“厦门第一文人”的陈黯晚年时因不屑功名利禄,独自隐居海滨,并在金榜山上筑室。他一边读书垂钓,吟诗作赋,一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于是就有了“金榜钓矶”这个典故。陈黯勤读好学的风尚,使厦门文化兴盛不衰。但由于时代变迁,昔日钓鱼矶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美谈佳话流传至今。正所谓:“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朱熹诗句)
以前,我偶尔会到金榜公园品茗话仙。如果再往后面走,便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