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国籍:西班牙,代表作品:《格尔尼卡》《亚维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等。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西班牙艺术家,被誉为“美术界的爱因斯坦",是现代派艺术界当之无愧的领袖。他也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学生时代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他的父亲是个画家,在城里的艺术学校担任教师,也是毕加索绘画的启蒙老师。毕加索很小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绘画天赋,七岁时就可以画学院式的素描,当别的孩子还在玩玻璃球 的时候,毕加索的画就可以放到博物馆展出了。
十四岁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毕加索全家搬到了巴塞罗那。为了进入父亲任教的艺术学院,毕加索只用了规定时间的十分之一就完成了美术高级班的两幅考试作业,成为了该校的优秀学员。在学校里,毕加索准时上课,努力作画。
1897年的秋天,毕加索考入了西班牙最高的美术学府——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间隙,毕加索常去参加一家小酒馆的聚会,期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这些人中有诗人、画家、作家,虽然彼此的爱好不同,却都醉心于现代主义,毕加索与他们很谈得来。然而入学的第二年,毕加索就因为疾病不得不离开学校回老家巴塞罗那,并从此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回到巴塞罗那后,毕加索从家中搬了出来,开始独居创作的生活。
艺术探索
在毕加索的学生时代,听到过许多关于巴黎的传说,在毕加索的心中,那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是他憧憬已久的地方。
1900年的秋天,毕加索终于来到了巴黎。
卢浮宫的珍藏、世界博览会和大小文化宫的艺术展出、各种商业画廊……毕加索带着速写本踏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在这里,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尝试各种新的绘画风格,集各家之长并加以创新。二十岁生日时,他已经完成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人物有乞丐、赤贫的女人抱着孩子、瞎子、疯人、流浪汉、小丑等,每一张脸庞都那么的悲伤和孤独,每一幅作品的主色调都是忧郁的蓝色。西班牙的著名诗人萨巴蒂斯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时,就觉得画家已经进入了“蓝色时期”。
这些蓝得近乎单色的作品,是毕加索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这些蓝色的作品与当时市场广受欢迎的多彩欢快的主题背道而驰,原计划资助毕加索的画商曼雅克无法理解毕加索的追求,最终放弃了他。毕加索的生活因此变得困窘,甚至欠下了颜料商九百法郎的账。穷困潦倒的毕加索不得不回到西班牙,但他心中默念有朝一日还要回到这里。
果不其然,1904年,毕加索重新回到了他心目中的艺术天堂巴黎。当时的他穷困潦倒,住在塞纳河右岸一栋外形像洗衣船的破旧楼房里,同住在这里的艺术家们称它为“洗衣船”,他们不知道,多年以后,这个名字将因毕加索而闻名世界。
在“洗衣船”生活的日子里,毕加索渐渐摆脱了少年时代的轻浮任性,作品也由原先愁苦悲观的蓝色调过渡到了以棕色和粉红色为主的“玫瑰时期”,此时他的作品充满了清新欢畅的感觉,这些作品渐渐被人们接受,甚至受到了一些人的欢迎。斯坦因兄妹开始资助毕加索不稳定的经济收入,一位曾说毕加索是疯子的画家竟然一口气买下了他的三十幅画,各大画商也纷纷购买他的作品,毕加索一下子从困窘的生活中跳脱出来。
摆脱了经济困扰的毕加索又开始了对艺术表现的探索。他使用立体主义的手法完成了《亚威农少女》。这幅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美学观念,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但是在当时,这种表现彻底推翻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写实绘画的传统,评论家认为这是毕加索在野蛮嘲讽现代绘画艺术,毕加索的朋友们也对这张画持否定的态度,而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变,让毕加索又开始面临挨饿的危机。
然而年轻的毕加索生气蓬勃,他不沿袭传统,在他看来,艺术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现在,艺术本身不会革新,改变的只是人的观念和表现手法。基于这种认知,他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
在这期间与他同行的是画家布拉克,正是那幅被众人否定的《亚威农少女》征服了布拉克,让他决定成为毕加索艺术上的合作者,两人并肩工作,成为了艺术探险中的亲密伙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毕加索作为西班牙侨民留居巴黎,被朋友说服去意大利担任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在巴黎他认识了一位叫奥佳的姑娘,他们于1917年结为夫妇。
温暖的家庭生活使毕加索的画风又发生了变化,作品中充满了亲情爱意,表现出典雅的气质。同时,他为几部芭蕾舞剧设计的服装、道具和幕布都大获成功。儿子保罗的出生使毕加索倍感作为父亲的骄傲和快乐,他很快画了许多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此后,随着毕加索最后一部芭蕾舞剧的公映,他的舞美设计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毕加索被一些超现实主义者们称为青春的永恒的化身。
艺术升华
1937年,毕加索的家乡西班牙战火蔓延,那一年德国飞机袭击了格尔尼卡,整座城市被毁,死伤惨重。当时毕加索正受西班牙政府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油画,他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那张长二十五英尺,高十一英尺的巨幅名作《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升华了毕加索四十年来的艺术成就。它被认为是一座献给毁灭的纪念碑。
巴黎沦陷之后,由于毕加索拥有世界性的声誉,纳粹分子并不敢加害于他。这一年冬天异常寒冷,德国大使为拉拢他,给他送了一车燃料,却被他拒绝了。临走时大使看到一张《格尔尼卡》的照片,问毕加索:“这是你画的?”毕加索回答:“不,是你们画的!”
功成名就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富盛名的一件作品。他曾这样解释画中的象征含义: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右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的左边,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的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卡思维勒像》是毕加索为老朋友卡思维勒所作的肖像画,是毕加索将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应用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代表作品。为了画这幅画,毕加索让卡思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画中色彩仅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卡思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性。
毕加索是一位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集其大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毕加索晚年名声大噪。九十岁寿辰时,法国政府从国立美术馆中选出毕加索的八幅作品在罗浮宫展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生前看到自己的画作进入罗浮宫的画家。
1973年4月8日,这位画坛巨匠在法国南部的穆甘寓所中静静离开了,终年九十二岁。在他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作品总计近三万七千件,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